文章来源: 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:2025年07月06日 文章作者: 杨进 马亚丹
7月6日,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“可持续发展SDGs十年回顾与展望——全球发展倡议的国际贡献”分论坛上,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王莉以“全球视野下的茅台可持续发展实践”为题进行分享。
一直以来,茅台始终坚持长期主义,恪守工匠精神、追求卓越品质,注重生态保护,致力于成为求真、求善,有温度、有担当的企业,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时代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,这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。茅台根据自身发展历史及现状,识别出了“消除贫困、优质教育、性别平等、廉价和清洁能源、气候行动、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、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、陆地生物保护”等8个最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。论坛上,王莉围绕“产业转型、绿色发展、产业带动”三大板块,分享了茅台的思考与实践。
产业转型: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共生
茅台的产业转型聚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“工业、创新和基础设施”“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”,从供给端和消费端双向发力,持续推动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。
在供给端,茅台分析了“传统生产力”的内核,并厘清“新质生产力”提升的路径:茅台传统生产力的内核是自然生态、人文生态和微生态的相互联动,构造形成酿造生态体系,共同奠定了基酒的典型性和多样性,也造就了茅台酒产品的典型性和独特性。而“时、空、法”质量管理模式便是其典型体现,这是茅台深植于自然与文化基础上的传统生产力表达,让传承的越来越传统,是不变的基础。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变的关键,是要正确处理好“科学与技术,传承与创新,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”三组关系。“四化”则是向新质生产力转变的主要路径,包括在能力专业化、业务数字化、发展绿色化、视野国际化上持续发力。特别是在视野国际化方面,总体考虑“三步走”战略,从拓展市场让产品走出去的“出口”,到输出品牌、文化等,让企业走出去的“出海”,再到具备国际化的价值创造能力的“最终目标”。
茅台在“做强做优酒主业”上推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,种业探索现代化种植管理,采购提升专业化能力,生产强化质量管理模式,营销顺应消费3.0时代趋势。王莉表示,未来10年,茅台“第二增长曲线”将围绕生物科技与数字科技,生物科技聚焦使能技术、碳中和、天然产物、新材料和功能食品五个方向;数字科技布局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,探索应用AI助力解决企业及行业痛点问题。
消费端方面,茅台构建功能、体验、情绪三重价值体系,从物质、精神等多个层面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同。坚持“高品质”做好“功能价值”,构建先进质量标准、严格过程管控、科学品质表达;“强感知”做优“体验价值”,提供感官、文化体验,与消费者深度价值共鸣;“真善美”做足“情绪价值”,物质层面求真,精神层面向善,物质与精神结合层面共美。此外,茅台倡导“负责任营销”,以制度约束、审计机制、培训宣传、倡导理性饮酒为抓手,规范营销行为。
绿色发展:守护生态底色的实践路径
绿色是茅台可持续发展的底色,茅台始终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根本遵循,其实践对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“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”“气候行动”“陆地生物”。
茅台围绕“一基地一标杆”建设,优化“三生空间”,以“五条流线”为抓手,构建“135”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体系,保护“水土气微”协调平衡的生态系统,努力走出了一条“绿水青山”和“金山银山”的价值转化路径。
具体目标践行中,在清洁能源方面,茅台持续推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,从木材到煤炭、天然气,再到天然气+绿电、余热回收等,每一次能源结构的调整都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会。气候行动上,制定“1239”双碳行动方案,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,单位工业总产值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60%,每一瓶茅台酒全产业链的碳排放和水消耗将分别降低20%和30%以上;首次应用基于CO2热泵的余热回收利用技术;主动购买绿电,实现茅台产区与和义兴产区绿色电能100%全覆盖;以科技创新手段推动酿酒副产物的资源化、绿色化、高端化利用。陆地生物保护方面,秉持和谐共生理念,构建生态评估体系,开展植被、动物、微生物研究,建立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,更为珍贵的是,对水环境要求极高的中国特有珍稀鱼种“鳗鲡”“中华沙鳅”等重现赤水河,呈现出赤水河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。
产业带动:共享发展成果的责任担当
茅台的产业带动对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“无贫穷”“优质教育”“性别平等”,在此基础上,通过六大举措助力美好生活共享。
依法纳税与带动就业上,一直以来,茅台集团缴纳税金比例持续上升,在岗员工超4.3万人,产业链辐射间接带动就业超20万人。关爱女性与性别平等方面,茅台为女性职工营造良好职业环境,女性员工与管理者比例上升。原料收购带动增收中,茅台建立有机高粱基地,提供农资扶持,完善收购保护价格机制,带动农户增收。社会服务与区域共建中,茅台兴办茅台学院、建设茅台医院、打造茅台机场,推动形成“一个产业、带动一片区域、振兴一方经济”的正向链条,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回馈社会、服务地方、造福人民。乡村帮扶带动振兴中,自2015年结对帮扶道真县,累计投入超5亿元,荣获多项荣誉。公益品牌建设上,发起成立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,立足“天、地、人、文”,在生态保护、行业产业、民生教育、文化传承四大板块塑造公益矩阵,持续13年开展“助学圆梦”行动。
就如何打造一个更有韧性、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的动态生态系统,王莉指出,茅台将生态系统划分为酿造生态、产业链生态、商业圈生态三层,核心生态注重传承,产业链生态强调协同,商业圈生态突出创新,旨在与各相关方构建利益、情感、命运共同体。
最后,王莉表示,正如EFQM欧洲质量奖评审专家对茅台的比喻,从“蜜蜂”到“蜜蜂龙”,茅台正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探索前行,为行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在论坛研究成果发布环节,国际金融论坛(IFF)、中国银河证券共同发布了《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指数报告》,其中,《贵州茅台实现绿电100%全覆盖,低碳减排效能显著》案例被该报告收录,充分展现了茅台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突出贡献。
一审:李姿 何雪沙
二审:陈杨 蔡忠成 方存芳
三审:王幸韬 吴德望